是日,寒露
寒露,是秋的深处,是凉的渐浓
人间闲时少,洮州寒节早。一个不经意,光阴已跳转到此间。
清晨,山野薄雾缭绕,草木沃濯,珠露凝玉,微光闪烁间已带着刺骨的寒意。这露,不再似白露那般清润,而是冷意逼人,仿佛天地在无声地提醒,冬的脚步近了。
走在洮河边,芦苇低垂,风过处,沙沙作响,如低语,如叹息。按传统,一个国庆过去,各家各户已挖完洋芋,农事尾声,秋草瑟瑟的田埂独显在平旷的野,犹脉一般,蜿蜒髯回。秋黄露欲霜,此时的洮州像一幅未干的水墨,静默而苍茫。农人蹲在地头,点一支烟,望着天边南飞的雁阵。那雁,排成“人”字,掠过古城的飞檐斗拱,飞向南方的暖阳,留下空旷的天空,与地上一片萧疏。
“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”个中人家,院角篱边,秋菊开得热烈,一簇簇,如点燃的灯火,寒露至,宜饮菊茶。于是,此后的冬日里瓷壶中便会浮着几朵干菊,清香袅袅,氤氲在屋檐下,也氤氲在人心头。每逢秋日有伤怀,洮州人却从不沉溺于悲秋。他们知道,天地有律,四时有序,凋零之后,必有新生。正如那田里的青稞,虽已收割,但来年春雷一响,新种仍将破土而出。
于是,寒露过后,家家户户开始收储。腌咸菜、买新煤、磨新面,为寒冬做准备。院中孩子们帮着翻捡挖来的洋芋,整理后开始下窖,或者收摘树上的林檎和沙果,老人们则围坐炉边,讲起古时“九月登高”的故事——那不仅是重阳的习俗,更是洮州人“步步高升”的祈愿。
寒露,让我们在凋零中看见坚韧,在寒冷中积蓄力量。天寒露重,望君珍重——愿你我在秋的尽头,不悲不惧,收拾行囊,迎着初升的太阳,走向更远的山河。
文 张三